動態訊息

「高雄種樹救地球」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6/6/21 / 高市議壇NO.4

  植樹不但有助水土保持,還能吸收二氧化碳量,有效減緩全球暖化之速度。為提倡種樹運動,高雄市議會於105年6月14日舉行「高雄種樹救地球」公聽會,由劉馨正、黃柏霖及陳麗娜等議員共同主持,並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會。

  德國一名9歲男孩菲利斯,用兩年時間種了百萬棵樹,在聯合國環境保護署會議中,提倡「種樹救地球」的重要性。而在台灣,有以種樹為終生志願的賴倍元,花費30年歲月及20億元資金,種了30萬棵樹,讓拜訪過賴倍元林場的黃柏霖議員直呼感動。他說,大量植樹能形成豐富的生態鏈,培育出純淨的水質與空氣,市府應鼓勵市民踴躍植樹,將種樹行動扶植為社會企業。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黃忠發教授表示,中、小學課綱中,有許多認識生物成長的學習課程,建議將種樹活動納入其中,並增添種植花草的實務課程,讓學童了解植樹的重要性。他說,許多建設會破壞環境,訂定建設工程依比例種樹回饋社會。另外,若公共藝術能部分採用種樹代替,也是增添樹木的方法。

  劉馨正議員感嘆,植樹應該要有觀念的深耕,他曾訪視過一所學校,校長竟以美化校園為由,砍掉40-50年的老樹。他表示,雖然現有法規中已明訂工業區等地需保留綠地,但市府應有更積極的作為,大量植樹以增加綠覆蓋率。他再舉中正湖樹木鮮少為例,呼籲各局處應加強植栽觀光景點的樹木量,落實植樹運動。

  義守大學詹明勇副教授認為,種樹與種植花草有不同功用,種樹雖對環境有許多好處,但多種在上游可以水土保持,以中、下游來說助益較少,建議樹種與植生(註)應同時被重視。他還建議,各局處在進行工程時,應由農業局指導種樹及植披作業,或由專業的第三方指導種植適當樹木或花草,將工程、景觀及美學三合一,避免因樹種不當而浪費資源。

  台南大學傅耀賢教授則說,每個成人每日約呼出400公升的二氧化碳,要三棵樹木才能吸收,在現行科學中,還未有消除二氧化碳的高效率方法,故種樹是最有用的減碳方式。台灣每年約種800萬棵樹,但存活率不到30%,他建議樹木應視環境及特性進行種植,如黑板樹雖然長得快,但其根淺易浮出地表,會導致周邊地磚破裂,不適合種植於人行道旁。

  劉馨正議員表示,有些樹木只有短期效益,不僅枝葉長不大,果實還易造成髒亂,跨局處合作是非常好的方法,有助資源有效利用,讓造林成效更加顯著。他建請各局處進行合作,提出有效的植樹計畫,如農業局可提供專業植樹建議,勞工局提供維護人力媒合,研考會進行成效考核,期盼高雄各城鎮都有美麗的樹林綠地。

 

註:草帶、覆蓋等作物配合基礎工程,以達防災與綠美化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