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訊息

「日本福島輻射後污染現況,以及台灣應有的因應之道」交流座談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8/6/26 / 高市議壇NO.28

  日本核食進口問題紛爭多年,造成民眾惶恐不安,主要是未能建立有效的控管機制。有鑑於此,高雄市議會氣候變遷小組6月6日召開「日本福島輻射後污染現況,以及台灣應有的因應之道」交流座談會,會中邀請日本輻射檢測團體和反對焚燒核廢料團體說明日本核災後續處理與當前狀況,並主張市售產品應提出產地證明和輻射檢驗的雙證證明,以及呼籲市府應成立跨局處的輻射檢測實驗室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等訴求。

  日本福島核災發生至今已7年,但輻射污染問題只是開始,一般估計要100年到300年後,一般環境輻射污染才能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輻射重災區則要千年至數萬年才會降低到適合人居住。而現在日本政府決定將3千萬立方公尺(相當11座101大樓)的除污後輻射垃圾送去垃圾焚化爐燒掉,或當成生質能發電(燒草木等有機質),有二次輻射污染之虞,造成日本居民的恐慌,同時也使日本的農漁牧產品再度受到污染。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方儉董事長於會中出示日前於台灣知名百貨公司購買的輻射超標商品,他質疑台灣的核食管制根本在打假球,要求加強對於核食的管制,並建議高雄市政府應公布日本進口食品的產地證明及輻射檢測證明,查核「雙證」真實性,並抽檢送驗,以維護市民健康安全權益。

  彰化醫療聯盟蔡志宏常務理事表示,核災食品主要問題是鍶90,不是銫137,銫137生物半衰期只有70~100天,鍶90半衰期約30年,生物半衰期更長達50年。鍶90的化學性質與鈣類似,進入骨頭就難以排出。故鍶90的獨立檢測是必要的,尤其含鈣量高的食物,進口飼料魚粉一定要檢驗鍶90,而高雄港更應該要加強查緝,以免成為核災食品的大漏洞。

  高雄市教師會職業工會蘇義昌監事認為許多日本縣市的環境都受到福島核災影響,大氣中還檢測出放射性物質鍶90,他認為政府有責任提醒民眾前往日本旅遊應避開這些地方;同時他認為政府應要求日本進口食品具備雙證檢驗及食品賠償履約保證,以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

  台灣生態學會楊國禎理事長認為在核食的資料上,政府的官方資料與現實面有很大的落差,造成政府的公信力低落,民眾人心惶惶,民間團體強力監督,卻被官方認為是異議分子,因此可發揮的力量有限。

  台灣要健康婆婆媽媽協會高雄團洪秀菊團長指出,衛生單位針對核食食品的稽查是採取抽樣檢查,她認為政府應更嚴格的把關,並主動揭露不合格的食品資料,提供民眾識別。

  高雄空氣行動聯盟黃義英理事長對於日本政府拿台灣捐款給福島的經費興建焚化爐,台灣再進口日本核食,實在令人擔憂。台灣輻射環境走調團林瑞珠召集人強調台灣針對日本食品應加強境外管理,而不是到了台灣才管理,美國把日本受到核災影響共14縣的食品列為高風險限制,台灣卻相對的鬆散,只列管日本核災區福島和南方共5縣。

  張豐藤與吳益政議員共同建議市府採取以下六項控管措施:一、市售日本產品應有雙證證明,包含產地證明、輻射檢測證明;二、凡屬雙證產品,廠商應檢具相關證明自主聲明,或由政府於食安雲揭露;三、中央訂定碘、銫核種每公斤100貝克為限,日本民間一般則是以10貝克或5貝克為限,高雄市可訂定更嚴格規定;四、衛生局應主動、定期、不定期到市面抽檢、抽驗;五、民眾如有疑慮,可將食品送衛生局檢測或由衛生局委由輻射偵測中心檢測;六、游離輻射雖非環保局管轄權責,地方政府亦無此相關權責單位,但高雄市身為直轄市,市府環保局、衛生局應設立共同的輻射檢測實驗室,為民眾環境、食品安全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