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的客家人約40萬人,但是市區的客家文化卻不顯著,高雄市議會於9月13日舉辦「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公聽會,由黃香菽、鍾易仲議員共同主持,與會人員建議以更活潑多元的方式,讓客家文化也跟上流行,以吸引非客家族群。
黃議員以自身為例表示,雖然是客家子弟,但在三民區長大,接觸客家文化的機會較少,因此客語講得並不流利。另提到每年義民廟的活動,以往很多人開心參與,場面也很熱鬧,如今卻大不如前,再加上賽豬公活動曾引起一些爭議,該如何傳承、創新需要重新思考。
鍾議員表示,美濃以客家事務為主,客語、客家美食都是日常,但在市區客家語言與文化被切割,反倒成了弱勢,使用客語的人少了,傳承也出了問題,而且具有客語聽說能力的人口逐年下降,是該重視的課題。他建議透過音樂來推廣,應可吸引大眾參與。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李樑堅教授兼副校長表示,高雄市區會講客語的人不多,尤其客家年輕一代彼此間也不知道對方是客家人,對文化的疏離感很重。另提到客家青年的音樂創作也吸引不少人關注,他認為可將客家文化以嘉年華形式舉辦,讓客家人參與,並透過客家歌曲徵選,融入現代文化。
擔任明(112)年世界客家博覽會籌備監督成員之一的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利亮時教授認為,音樂創作可吸引海外鄉親,透過客家連結世界,對國家形象有助益。以目前客家文化的呈現可能過於文青,不夠通俗,建議與學界合作、政府推動、流行文化結合等,如閩南語布袋戲及琅琅上口的歌曲,讓人喜歡且受到吸引。
美和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兼客家社區研究中心曾喜城主任表示,要共同努力對母語的尊重、包容,推崇客家語言必須了解詞彙意義,因為這是來自老祖宗的智慧。他建議義民節可聯合臺南、高雄、屏東三縣市共同舉辦,讓其他族群了解義民的意義。
曾參與客委會舉辦婚禮節慶活動的實踐大學高雄校區時尚設計學系黃慧貞教授認為,客家文化少了包裝,所以少了關注,如果辦活動僅如放鞭炮,將無法感受藝術氣質,她建議既要推廣文化,就要讓非客家人喜歡,在包裝和行銷上應多著墨。
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系陳福川助理教授表示,對客家文化的尋訪是基本功,然後努力創新與發揚,高雄有豐富的軟硬體資源,客家活動可結合在地商家舉辦,他認為客語認證若只是為了獎金就太狹隘,而推廣方式要更活潑,資源要整合,義民節可作為常態性活動,讓客家人有光榮感、認同感。
社團法人高雄市新桃苗同鄉會洪東堃理事長表示,文化的深根必須務實,且要進一步了解推動客家文化的著力點在哪裡,才能彰顯客家文化的特質。
黃議員建議,高雄目前經常舉辦各項美食大賽,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可結合客家事務委員會舉辦客家美食大賽,也是推廣文化的方式。
鍾議員表示,目前輕軌站C24已用客家意象包裝,周邊如U-bike也可加入客家特色設計,另外市府客委會可培訓客家退休人員來當教學、導覽志工,另希望義民廟轉型客家慶典盛會,除了保留傳統,也加入新元素,成為每年舉辦的活動。
會中期盼以更活潑多元的方式推廣客家文化。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市議壇電子期刊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