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興建冷鏈廠房保存蔬果--「強化高雄市農產品運銷」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20/11/24 / 高市議壇NO.57

  香蕉價格大崩盤,自端午過後,價格從原本的每公斤20元,不斷下跌到每公斤最低2元,農民該如何是好?高雄市議會10月28日舉辦「強化高雄市農產品運銷」公聽會,由林義迪、陳幸富及黃柏霖議員主持,黃秋媖、朱信強、陳麗珍及陳明澤議員列席,現場專家學者除了督促高雄市政府持續打通通路,更期盼加強冷鏈廠房設置,讓蔬果得以保存。

  黃柏霖議員表示,如何解決高雄市農產品運銷問題,是市府目前重要議題。不論是中央提出預警機制或是市府請各機關認購香蕉的因應作法都是後續補牆做法,期盼市府朝從前端協助農民利用科技,改善耕作方式,並從外銷、加工等面向著手,調節供應量及價格。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暨研究所陳淑恩教授表示,生鮮農產品皆具生命週期,香蕉即相當適合導入冷鏈技術,以增加食用週期,她也建議市府了解各項農產是否適用冷鏈技術,再加以推廣。同時呼籲各局處加強橫向聯繫,並推廣食農教育,宣傳高雄主要農產品的優勢。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李銘義副教授兼所長認為,農業應該具系統性的規劃,前端應善用科技及大數據,讓農民在了解土壤、氣候、供需資訊後,選擇耕種的作物,從前端解決過剩問題。目前冷鏈設備多為民間自行投資居多,盼農業局將經費著力在農民真正的需求上,輔導農民設置、使用。

  針對高雄香蕉常受外縣市價格崩落影響的困境,國立高雄大學金融管理學系黃一祥教授建議農業局應將此問題反映予中央,進行調配生產,同時與外縣市進行協調與產銷策略交換,讓供需平衡。

  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林爵士副教授則建議,市府可多推廣食用香蕉的優點,而非只是將過盛的香蕉讓各地機關進行採購。此外,也期盼增加農民資訊應用能力,導入科技,讓農業更年輕化外,也能利用科技讓農產能跨越季節進行儲存。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胡以祥副教授建議,除了培養青農外,更可培養青商,讓有意願回鄉貢獻的青年,協助家鄉進行品牌塑造,將家鄉的農特產販售出去。另外也建議農業局協助農民與合法代工廠媒合,輔導農民將農產進行加工,成為具高附加價值產品。

  黃秋媖議員表示,農產品供銷失衡,造成果賤傷農或果貴傷民的情況,一再發生,期待公部門能檢討目前農業政策,推動智慧農業,善用科技農業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方式協助農民,同時輔導農民朝訂單式生產模式耕種,解決供需失衡問題。

  高雄市農會林榮祥主任表示,市農會也長期輔導地方農會進行農產銷售,11月(21、22日)底也將帶領農民北上進行展售,盼能協助高雄農產打通外縣市通路。

  那瑪夏蔬果產銷班第2班周瑾泰班長表示,部落農產長年因資訊不對稱,造成農民在收購時被剝削,也讓農產無穩定價格,期盼高雄農產業資訊平台的資訊能更完整、快速。那瑪夏龍鬚菜保存不易,且從產地送往市區車程長,期盼市府提供冷藏車或冷藏設備裝設補助。此外,原鄉農特產推廣不易,盼相關局處能協助地方一同開發客源,讓原鄉的農產有機會輸出。

  恩典合作社黃高登經理表示,那瑪夏龍鬚菜不易存放,盼市府能設置中型冷凍廠協助保鮮,同時也希望教育局能協助推廣食安教育,並推動那瑪夏野外教育,協助在地觀光。此外,合作社目前正積極協助農民轉型種植花卉、香草及印加果等高經濟價值作物,並加強後續加工品研發,盼能為原鄉帶來不同出路。

  陳幸富議員指出,三個原鄉的面積占全高雄的45%卻無農會僅有分部,以致資訊無法流通順暢,梅子等原鄉農特產因當地無農會收購,導致農民僅能交給大盤、中盤商,價格受到剝削,盼農會能加強原鄉農產收購機制。此外,也希望學校團膳能多食用原鄉在地種植龍鬚菜,並要求經發局能帶領部落產銷班、合作社前往各地拜訪,打開通路,讓原鄉農產有更多的銷售管道。

  朱信強議員認為,市府不應每年遇到農產滯銷僅依靠協調學校、國軍等單位採用農產品,建議應輔導農民將農產進行後續加工,提升產品多樣性,同時布局大型連鎖通路及前往中部以北縣市舉辦宣傳活動,為高雄的農產打開更多的行銷市場。

  陳麗珍議員期盼農業局能挹注更多資源輔導青農及農民了解耕種資訊,解決產量供過於求的問題,也希望農業局提撥經費在偏鄉或有需求的農業區設置冷凍廠房或補助相關冷凍設備,解決蔬果因運輸而不易保存的問題。

  最後,林義迪議員表示,香蕉幾乎每年都會遇到崩盤的問題,農民只能與氣候拼搏,今(109)年因無颱風而大豐收,卻因疫情而無法出口,期盼農業局能輔導農民進行後續農產品加工,延長食用期限。也希望市府不光是協調學校或兵役處購買在地過盛農產,而是應將食用農產的好處加以宣傳推廣,才能真正提升購買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