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高雄輕軌興建、營運帶來的美麗與哀愁」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7/5/26 / 高市議壇NO.15

  環狀輕軌行經前鎮東臨港線、高雄港駁二特區、美術館區、大順一、二路、九如一路、建工路、中正路,再接回凱旋路,第二階段動工在即,但因經過大順一、二路、建工路等車流量大的重要道路,不免讓人擔心施工的交通黑暗期。因此高雄市議會於106年4月24日舉辦「高雄輕軌興建、營運帶來的美麗與哀愁」公聽會,由黃香菽議員主持,周鍾㴴議員列席,並邀請相關單位及學者專家共同討論。

  對於輕軌的興建,周鍾㴴議員並不反對,不過他認為方向應該改變,從LRT改為MRT,因為在歐美國家,輕軌就是市區電車,主要為觀光休閒而設。而這段長約13.4公里的路段,其中大順路分隔島及兩旁栽種雨豆樹和印度紫檀,正好是最漂亮的路段,目前已進行鐵路地下化,不該在市區又讓鐵路地上化,他強調應改為地下化,未來才不會後悔。

  負責輕軌工程規劃的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程佩鳳副總經理表示,大順路的車站會以島式月台施作,未來大順路會劃設雙向各一快車道及慢車道,並加寬人行道,設置左彎專用道以維持轉彎車的順暢度;同時取消停車格,在周邊道路增加機車格,而汽車可停放路外停車場。

  義守大學李樑堅副校長表示,大順路段應做地下化的變更,政府會將台鐵改為地下化也是因為易肇事之故。輕軌時速只有30公里,在國外是作為觀光用途,而在高雄是否能達到運量、紓解交通,仍須思考。另外還有轉向困難、優先號誌系統啟用的問題,用路人的導引和宣導就相當重要,否則一旦啟用後,卻帶來交通瓶頸,讓當初的美意大打折扣。

  義守大學吳文彥助理教授指出,大順路本是28公尺寬的外環道,為通貨性交通,如果能改為地下化,是比較適合的。另外既然興建輕軌,又要規劃更多停車格,就形成了政策上的矛盾,興建輕軌就沒意義了。他也建議提高私人運具的停放費用,才能吸引民眾轉換運具。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呂錦隆教授認為,一個進步的城市應有多元的運具,輕軌也是其一,如此才能更方便。要做好管理,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向大眾宣導、溝通,甚至是尊重大眾運輸,最好能從小學開始扎根,即使沒有交通號誌也能懂得尊重,這是目前應立即實施的作為。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林宗曾教授對於興建輕軌表示贊成,他說現有的紅、橘兩線,再加上環狀輕軌會更完整,但因為是B型路權,所以方式應該修改,高架也是可行的,並要從台北RT和台中BRT的前車之鑑記取教訓,要考量民眾的搭乘習慣,不要重蹈覆轍。另外,要賺錢就要看終點的位置在哪裡,如台北淡水線和木柵線,應該結合經濟發展局以專業考量來規劃。

  樹德科大陳佳宏副教授表示,當初C1到C8是以觀光導向興建,與國外相同,因此他非常認同,但為何要經過大順路,實在讓人不解。興建輕軌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經費較少,但要思考的是有沒有人願意搭乘,若沒有就形同浪費,。

  黃香菽議員表示,好的城市大眾運輸是必要的,當整個大眾運輸建構完整,互相結合後提升運量,我們也持樂觀態度。但興建時若影響周邊商家生意,也希望相關局處予以協助,是否興建方式還有轉圜空間,我們將與市府再進一步溝通,也希望執行單位再多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