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疫情常態化下政府應靈活應變順應時勢--「面對疫情常態化下的產業發展模式及政府治理機制」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21/9/26 / 高市議壇NO.67

  全球產業發展及政府治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生巨大改變。高雄市議會於8月27日舉辦「面對疫情常態化下的產業發展模式及政府治理機制」公聽會,由黃柏霖議員主持,會中專家建議政府除了關注產業損失狀況與就業的困境外,也應調整思維與技能順應時勢變化,同時也針對高通膨時代來臨提出警訊。

  黃柏霖議員表示,臺灣的產業大有可為,重點在於如何將利基結合,如果能透過學校研發及行銷的能量,讓產業發展更活絡。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廖義銘教授指出,疫情常態化會往三方面發展,包括線上線下一體化、外送及隔板正常化、防疫物資商品化,他建議政府應採取相關的配套機制,例如外送安全保障、降低平台使用成本、交易的安全監管等。

  正修科技大學鄭舜仁副校長表示,過去大眾都認為朝令夕改是錯誤的,不過疫情期間這才是最夯的做法,所以高雄市這段時間經常針對疫情變化進行滾動式修正,受到外界認同,顯見市府積極走在最前端。另外,針對高雄好家載的設計也提到,雖有瑕疵但與其他縣市相較,仍然是便民的服務。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李樑堅教授兼副校長認為,疫情發生後產生很多變化,如畢業生很難在服務業找到工作,餐廳無法正常營業,造成養殖漁業的漁產滯銷,遠距醫療對偏遠地區效果不彰,詐騙、家暴案件增加等。他建議市府應留意城鄉與市區間的教育資源落差應留意,而目前必備的隔板如果能加以數位運用,可能危機就能變轉機。另外,對於接種疫苗死亡及確診死亡者,政府應多給予關懷及經費補助。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辛翠玲教授則提出高通膨時代來臨的警訊。她表示,現在買東西會發現變貴了,消費者物價指數升高,但薪資不漲,顯示已進入高通膨時代,這不是單方面的現象,不論是長期或短期都必須面對,因此政府須留意就業、失業率、資金供應鏈的問題,設有消費者通報、申訴平台,當價格受到哄抬,要有機制因應,並留意是否有不當囤貨等。

  樹德科技大學行銷管理系黃慶源副教授表示,高雄市服務業就業人口達六成,但是產值只有45%,學生在高雄普遍低薪,而全臺灣百大服務業只有兩間的總部設在高雄,他認為唯有企業總部設在高雄,才能創造工作機會,未來可爭取物流產業到高雄設置總部。

  最後,黃柏霖議員表示,市政可以多點想像力,而事先預想、多一點準備,萬一遇到了,一定能做得更好。然不論是政府、公務員或教師,他建議工作的技能也必須有所調整,以因應未來瞬息萬變的世界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