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城市面臨氣候變遷的嚴峻考驗

文章發布日期:2019/8/22 / 高市議壇NO.42

  7、8月受低壓帶北移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以及西南風影響,高雄市出現短時強降雨、大雷雨等氣候,雨量超過道路側溝及雨水下水道設計的標準排水負荷量,使得許多地區淹水,山區許多道路更是嚴重受損,有部分靠海地區因遇大潮海水倒灌也出現積淹水的情形,面對極端氣候頻傳災情,政府應該積極建立應對機制。

  身為議會氣候變遷小組一員的吳益政議員指出,氣候變遷造成環境的改變已非新聞,政府該分析氣候帶來哪些影響是可以防範,哪些是無可避免,兩者必須加以釐清,方能以提出明確的解決方案。吳議員也強調治水防災的議題不能只停留在「救災政治學」,應該用更宏觀的角度探討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屬於「生存議題」。

  出身農業與工業區的民意代表─邱俊憲議員則呼籲不論黨派,應認清災害的原因與造成的影響,探究有效的對策以便投入資源,例如設置更大型的排水溝或箱涵、加高護堤、增加抽水站、河川的整治等等。每次大雨來襲都是對市政的檢視,而每次水患的原因也可能不盡相同,必須不斷的檢討與調整,由此可見,治水工作仍然需要專業與長期的預算投入。

  陳若翠議員曾提出打造海綿城市以因應越來越頻繁的豪大雨現象,她建議在低窪地區建置蓄水量500到1,500萬噸的都市型蓄洪池,發揮先蓄水再排水的功能,以降低短時間排水量過度的負荷,也減少淹水的情況發生。她也提到學校用地、閒置土地、公園預定用地等等,甚至民間的建地都可以一起來闢建都市型的蓄洪池。市府也可設立獎勵辦法,鼓勵新建的大樓興建地下蓄洪池,或者補助舊大樓利用現有的地下空間改建成蓄洪池,讓民眾也能自行吸收建築物內可以承受的雨水量。

  近年來因短延時強降雨所引致之災害頻傳,因為降雨集中,災害發生突然,防災之應變時間愈形壓縮,使得防災工作之挑戰更加嚴峻,尤其高雄市腹地廣大,不僅有平地也有山區及海岸,雨勢在不同的地形出現不同的雨量,如何隨氣候因地制宜的決策與防範,有待專業的分析評估與長遠的規劃,才能降低民眾與城市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