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高雄自由貿易港建設模式」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8/4/26 / 高市議壇NO.26

  「自由貿易港區」推行至今已邁入第13年,目前臺灣共計有6個海港及1個空港自由貿易港區,其中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更在102年成為LME非鐵金屬遞交港(註1)。高雄市議會於107年3月21日舉辦「高雄自由貿易港建設模式」公聽會,由黃柏霖與陳麗娜議員共同主持,邀請學者專家與市府團隊,共同探討如何透過高雄自由貿易港的建設強化高雄產業發展及競爭力。

  長期關心高雄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黃柏霖議員認為,期待高雄經濟有重大發展,必須具備相關條例以加速發展,才能創造更多招商誘因。他指出,高雄近幾年實質人口是負成長,主因是缺乏好的就業機會與生活環境,期盼高雄能有更多新樣態的就業機會,才能減緩人口流失。

  義守大學李建興教授認為高雄經濟發展已達到「4低」的危機,低出生率、低薪資、低投資、低行政法規調整的速度,也使得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與年輕人紛紛出走,是市府必須立即正視的問題。他建議自由經濟示範區應以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金融監理沙盒條例)(註2)的概念發展,不僅可以達到境內關外,也可以達到一次到位的調整,取代其他法規過慢的調整速度。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胡以祥助理教授建議,在郵輪經濟上,高雄可籌組一個郵輪公司,並以高雄為母港,發展台灣在地旅遊,如夏天規劃澎湖航程,冬天則規劃墾丁或花蓮航程。此外,他也建議除了利用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金融監理沙盒條例)方式讓高雄成立一個特區外,特區中的消費訴訟可利用先進國家使用的仲裁制度,處理民事糾紛與金融消費爭議,成為真正的示範區。

  大仁科技大學林爵士副教授指出,政府對貿易港採取「高度自主、低度管理」的管理方式並非只是讓廠商有較大發揮空間,他認為市府仍需協助排除障礙並導入政策工具,這樣的低度管理才有作用,否則就變成毫無作為。他也期待市府拿出魄力凝聚共識,帶動高雄港的未來。

  義守大學楊東震副教授則建議將高雄具優勢的產業再進行二次加工發展,如遊艇產業是否能加入太陽能進行二次加工,農業方面,可發展無毒有機加工或農業產品提煉成生醫材料,都能使產業再次升級。此外若能為企業扣除掉稅率的障礙,並加強產業輔導,更可以提高企業留在高雄的意願。

  陳麗娜議員建議市府應向中央政府呼籲,給高雄真正的「港市合一」,為高雄帶來更多利益,市府也應積極面對高雄港自由貿易區,使其成為高雄的金雞母,以提高經濟產值。而在地產業也能因自由貿易區而產生嘉惠的作用,對高雄來說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期待市府設定好目標積極實踐,讓高雄經濟有不同的面貌展現。

  最後,黃柏霖議員呼籲市府勇敢做夢,不要等待中央發布才行動,應讓更多人願意到高雄消費、投資房產,如果高雄能創造優質的就業環境,相信每一個人都願意來,期勉市府針對自由經濟示範區應該更有主張,利用此條例增加收入,對高雄的未來才有幫助。

 

LME非鐵金屬遞交港

  LME非鐵金屬遞交港,LME是倫敦金屬交易中心,此名詞指的非鐵金屬如銅、鋁、鉛、鋅、鎳、鋁合金等商品,透過自由貿易港區儲轉,而高雄港成為供應鏈關鍵結點。

金融監理沙盒條例

  金融監理沙盒條例主要目的是為建立安全之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環境,以科技發展創新金融商品或服務,促進普惠金融及金融科技發展,並落實對參與創新實驗者及金融消費者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