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高雄市如何落實提升青少年品德教育」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7/4/21 / 高市議壇NO.14

  台灣社會近年來出現高學歷低情商、社會情殺與暴力犯罪之事件層出不窮,並有年輕化趨勢。高雄市議會於106年4月12日舉辦「高雄市如何落實提升青少年品德教育」公聽會,由黃柏霖、劉德林議員共同主持邀請學者專家把脈,期待透過青少年品德教育,讓社會重新感受「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台灣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多位與會的學者都指出,從台灣近年的青少年犯罪型態,可分析出社會品德低落,問題就出現在青少年教育。高雄智庫執行長敖博勝就指出,想要重振品德教育,必須從文化層面著手。他指出,從十幾年前教育開始標榜去中國化,但是因為政治操弄也一併去中國文化,傳統中華文化的美德,如四維八德被當成糟粕,這是錯誤的。所以要重振道德,必須重建中華文化論述才有機會。

  學者表示從85年間,國中的「公民與道德」課程被改授為「認識台灣」,而小學的「生活與倫理」課程亦為了增加「母語」、「英語」教學而逐漸被排擠及忽略。另高中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更一度被列為選修課程。隨著品德教育的不足,國人的道德倫理及生活禮節也逐漸低落。

  黃柏霖議員表示,過去學生若有上課遲到等情形,多數會擔憂被記警告或留下學涯污點,反觀現在多數的學生及年輕人,對於守時、守規等觀念卻表現出不在乎的態度,不免令人擔憂學校的品德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期待透過公聽會能與專家、學者研討出提升青少年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方俊吉教授認為,品德相關教育應融入於生活中,台灣人被國際評為「最美麗的風景」,是過去國民生活須知教育的成功,並非在特定課程裡教授,故平日就應培植生活禮儀,才能向下扎根、向上提升道德倫理,在生活中落實品德教育。

  高雄大學廖義銘教授也呼應方俊吉教授的說法,並主張身教最能在生活中傳授品德教育。他舉出幾個青少年容易出現的問題:一、當沒有外在規律時,就無法自律。二、當稍有成就時,就不尊重他人。三、當提倡民主時,就缺少個人見解。建議大家應以身教的方式與理念,讓青少年能學習自律、尊重他人,以及獨立思考。

  品德教育要在生活中落實,可多利用善意對待的普世價值,讓更多人感受到愛的力量。高雄師範大學李興源助理教授表示,品德教育除了要在生活中落實外,學校也要提供學生安全、健康、正向的教學環境。建議市府首先要解決校園毒品問題,並審慎評估銷過制度恐造成學生鑽漏洞的可能性,另對於弱勢學生也要給予特別關懷,讓每位學生的知識、品德皆能受到正面提升。

  屏東大學簡城熙教授表示,過去台灣有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等課程,對品德教育來說絕對有正面提升。樹德科技大學朱元祥校長表示,竊盜、暴力、毒品、妨礙性自主等是青少年常犯的刑事案件,統整後可發現,皆是不勞而獲、逞凶鬥勇的行為,與品德教育習習相關,建議品德教育應融入法治教育,展現出優質的國民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