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鼓勵騎樓提供通行減免地價稅─「行人友善路權」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9/10/24 / 高市議壇NO.44

  國人常常前往日本旅遊,搭乘新幹線再轉搭電車,然後步行在都會地區很順暢,但若於台灣城市步行半個小時卻非愉快的體驗。在高雄市鐵路地下化改建工程逐步完工之際,沿線交通陸橋、平交道、地下道、立體交叉路口等陸續拆除,改建為平面道路,卻常見人行道被機車佔停。高雄市議會於9月20日召開「行人友善路權」公聽會,由林于凱議員主持,會中台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分享台北市執行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以周邊路段供需替代率達6成予以實施機退措施。

  首先,林議員指出,高雄市鐵路地下化改建工程沿線的車站周邊,還有未來的輕軌、捷運黃線等大眾運輸系統,其周邊的人行道,以及高雄車站連結許多商圈的人行空間,應考量身障者、輪椅族、娃娃車族等安全行走的權利。雖然騎樓為私人空間但應可預留1.5米空間供行人、嬰兒車、輪椅等使用,他並以台北市為例,對於願意提供人行空間的騎樓給予減免地價稅的獎勵,讓高雄步行更順暢,相對也能帶動店家買氣。

  台北市從民國88年開始執行機車退出騎樓計畫,業務單位停車管理工程處企劃科股長陳映嘉表示,他們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55及56條人行道及騎樓係供行人通行使用,屬禁止停車處所,車輛違停得予取締。在導引機車至合法停車位、執行機退路段前,會於路段周邊擇合適地點增設路邊機車停車位作為替代空間,且周邊路段供需替代率達6成。而每月於實施路段進行兩階段的宣導,如今,實施路段共計701.7公里,執行機車退出人行道路段占全台北市公有人行道比例54.86%。

  高雄市肢體障礙協會理事長則秀出高雄市常見人行路況障礙的情況,如高低差、路阻與障礙物多、騎樓雜物堆疊過多、人行動線未對準、無障礙停車位遭占用等等,造成許多身障者出門上路危險多,他甚至提到曾有會員因為騎樓被占用,只好冒險走機車道,結果與機車相撞,導致十多萬元的輪椅受損。他也提出高雄市的腳踏車道施作得相當完善,能否供輪椅族使用的想法。再者,許多路段曾經實施機退,然而時間一久因無人管理,又遭攤販和機車占用,政策的延續性相當重要。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彭渰雯指出,人行空間的問題盤根錯節且也牽扯執行的技術面,她認為公民團體和教育局應有宣導友善行人路權的任務,並建議市府針對有意願執行的社區作為示範點,一步步地感染其他社區一起投入。

  德北里李仁祥里長和豐裕里謝錫元里長均指出社區內許多廢棄車輛占用公共空間,應該要加強處置;在場的年輕朋友與娃娃車族主張施作出實體人行道,並要求警察應強力取締占用人行道與騎樓的機車。

  人行空間除了執行與施作單位的交通局、工務局之外,林于凱議員提到行人友善路權的建立牽涉許多部門,如民眾觀念的宣導、社區大樓的溝通、重劃區於人行道劃設上的規劃等等,應該由秘書長或者研考會來主導,以落實行人通行權並兼顧公共安全,提供安全舒適人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