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科技廊帶與交通建設要加速進行─「高雄市市政定位及未來發展主軸」主題

文章發布日期:2020/10/23 / 高市議壇NO.56

「市政新格局、港都新治理」論壇2

  「市政新格局、港都新治理」論壇首場會議主題為「高雄市市政定位及未來發展主軸」,針對市府目前全力聚焦的產業轉型、增加就業、交通建設及解決空汙四大面向,與會專家期盼產業廊帶要快速成形,以吸引人才進駐提高薪資水平,建置市內的南北快速道路及結合南部交通網絡,在產業轉型的同時要解決空汙,以及真正邁向國際化城市。

  此場會議由高雄市政府林欽榮副市長報告,他提到引進五大產業聚落以加速推動橋頭科學園區,結合5G科技協助產業轉型,進一步打造亞洲新灣區新創園區,並推動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及研發專區。針對人口外流,將配合創新產業發展政策,提供新創產業實踐場域創造青年就業機會;交通建設則加速興建四大目標路線(岡山路竹延伸線、捷運黃線、高雄輕軌、小港林園線),以及橋科聯外道路等;未來也將推動國營事業帶動降低汙染源,並提到日前乙烯外漏事件提出編列2500萬元預算,針對小港、前鎮、林園三行政區建置完整3D地下管線圖資;另外為了邁向智慧城市,市府成立「智慧城市推動委員會」。

  主持人之一的高雄師範大學吳連賞校長指出,高雄有四大問題:重工業轉型太慢及高科技產業發展不足、十年來人口沒有增加、工業汙染防治要加強、擁有3300億元的負債,要從重工業轉型為宜居城市,上述問題有待解決。

  首先,高雄科技大學俞克維副校長發言,他提到當高雄港商港的功能逐漸消失,那麼身為高雄經濟門戶的功能是否也隨之消失?而高雄港可以透過一些措施成為美麗又具低汙染的港口。他也建議產業廊帶要快速形成,讓高雄的年輕人能留下來,外部人口進駐,人口數才能提升。

  高雄市工業會孫更成理事長認為高雄的發展要有大目標且應長遠推動,肯定大林蒲遷村後「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設置,他以新加坡為例,建議在第二港口進行3,000公頃填海造陸的規劃,如此解決石化、鋼鐵、汽車等產業欠缺土地現況;再者也提到結合南部縣市建立交通網絡,通達潮州、墾丁。

  針對市府北中南區域的開發重點,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陸炤廷副理事長指出,未來橋科廠商進駐是薪資與消費力提高的指標,不過新台17線要儘快開通才行;而鳳山衛武營周邊商業行為少,應該進行住宅區的開發讓人口進駐帶動繁榮;至於亞灣區仍有很多未開發土地,盼市府積極進行開發,讓它成為高雄信義區。他也提到高雄市應建構南北向的快速道路以貫通狹長的地理。

  高雄市產業發展協會王家荺執行長則從軟性議題角度看高雄,她表示高雄的生活成本較低對新創事業有利,盼企業連結在地的大專院校,培養企業獨角獸;建議有特色的駁二和愛河,效法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打造哈瑪星藝術節,帶動全台能見度,高雄可以發展藝術會展,促使藝術產業在高雄有發展的舞台,也期待高雄的科技城市發展是具美學涵養的。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劉正山所長希望在城市轉型的過程中重視空汙問題,並建議以擁有河港的新興城市─布里斯本為高雄發展的參考,在邁向國際城市的同時,薪資和人才都應以國際視野來看,如此才能吸引人才留下來。

  林欽榮副市長根據上述學者專家意見予以回覆後,曾議長感謝在場與會學者提供的建言,對於高雄未來的發展,議會將不分黨派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