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高雄市未來體育發展方向如何再創高峰」公聽會

文章發布日期:2017/12/27 / 高市議壇NO.22

  高雄市為臺灣體壇人才孕育的搖籃,連獲三屆全國運動會的總冠軍,但106年全國運動會的獎牌數下滑至第三名,在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的排名更下滑至第五,凸顯了高雄的體育改革已迫在眉睫。高雄市議會於106年12月15日舉行「高雄市未來體育發展方向如何再創高峰」公聽會,由陳信瑜及沈英章兩位議員共同主持,陳漢忠、蘇炎城、陳慧文等議員列席,邀請學者專家把脈,為振興高雄體育提出建言。

  高雄的體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多位與會學者指出,體育講求的是運動員的長期培植、練習與孕育,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人才、物力與資源,但高雄體壇現階段卻面臨人才不斷外流、專任運動教練嚴重不足、培訓補助嚴重壓縮等窘境。相較於五都與其他縣市相繼提高予運動員的助學、培訓補助金與獎勵金等誘因,高雄市提供的補助金少之又少。

  高雄市鼓山高中舉重部教練暨體育會舉重委員會總幹事陳明通指出,以臺北市為例,運動員奪金可獲得50-60萬元以上的補助金,而高雄對各校帶隊至外縣市比賽的補助,各單項競賽前三名僅為2萬元,且還限定每年僅只一次。不少一線選手因而被外縣市挖角,校長與教練為了尋找比賽經費,長期背負向外界找資源的壓力,以致於影響了學校參賽意願,更直接影響選手實戰經驗與比賽成績。他建議高雄市重新盤整並參考外縣市各項體育補助及獎勵制度。

  高苑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系張惠麟副教授表示,高雄市是全國普設體育班最多的城市,在市府財源有限的情況下,目前一個體育班每年僅獲5,000元補助,建議未來集中經費,並建置、導入體育班績效綜合評估體系。各補助金申請依各校體育班的績效決定下修經費比例,以達專項分配模式,讓各單項運動能專精發展。此外,張副教授除建議教育局務實檢視各校體育班運作情形,亦請高雄市議會全力支持,避免關說加分導致惡性循環。

  擁有代表企業界評選社會贊助、高雄市體育會常務理事與鳳甲國中學務主任等三重身分的陳一中建議,市府雖在體育發展上短缺財源,但高雄市擁有相當多的體育場地,教育局可盤點如青少年運動園區等可掛廣告看版之處,與運動品牌大廠或國內外企業合作,以免費刊登廣告之企業曝光度遊說其挹注體育項目發展經費,積極另闢財源。

  對於現役選手任職約聘僱教練與專業教練之議題,會中也有諸多討論,正修科技大學休閒與運動管理系副教授朱文慶認為,高市專業運動教練雖有23個缺額,市府卻有砍一名約聘僱教練,給一位專業教練的政策。加上專業教練資格需含帶隊績效,此對仍在運動場上拼搏的現役國手並無幫助,建議聘任資格新增以國光獎章、中正獎章優先,全國冠軍、亞軍、季軍等輔助選項,保證選手之工作權,讓運動員能有好工作安心投入訓練。

  除人力與財力,物力部分如器材設備與訓練場地的維護與修繕亦是運動發展重點,目前高雄市在器材設備上的補助大多來自中央,高雄市體育會游泳委員會總幹事許峰銘長期為爭取游泳池加溫至28度而努力,他指出,過去高雄市因為擁有全國最棒的游泳池,培育出無數金牌選手,隨各縣市注重體育,大幅度增加溫水設備,高雄目前泳池水溫21-22度不利選手練習,建議市府提撥經費維護基礎訓練設備,讓選手擁有好的訓練環境以爭取更好的成績。

  蘇炎城議員認為,同列為五都,臺北市近年在體育發展的各項經費與補助金遠高於高雄市,其體育班專業運動教練的編置員額亦等同實際進用人數。他指出北高二縣市軟、硬體差異日益擴大,正是高雄市近年體育成績走下坡的原因。蘇議員再三強調專業運動教練的經費編列應為首要,並呼籲政府應痛下決心好好思考,如何提供誘因留下優質選手。

  長期致力推動在鳳山設置羽毛球重點學校的張漢忠議員認為,運動員都是從小開始培養,不少運動員的家境小康或屬弱勢,無法支應龐大的訓練與參賽開銷,他要求市府應通盤檢討擬訂助學與獎助機制,因為運動員的養成相當不易,如何避免重蹈優異選手因經濟狀況無法支應,而中途放棄或選擇投效外縣市之覆轍,是培才、留才的重要指針。

  教練出身的沈英章議員指出,體育政策為國家發展的根本,如何提供現役與退役選手穩定的收入與安身立命的工作權是為首要,建議未來學校如有專業運動教練或約聘僱教練的缺額,應優先聘用曾代表高雄市比賽榮獲金牌、銀牌與銅牌的選手,另與外縣市選手之聘用配比應為7:3,優先禮遇為高雄市體壇打拼的優秀選手,減少退役運動員離開國家訓練中心後無能力轉換跑道,以及現役選手因任職約聘僱看不見工作前景的窘境。

  由於預算法規定,一、二、三級局處之預算上限與編制差異甚大,高雄市體育處屬三級單位,可支用經費嚴重不足。身為教育委員會召集人的陳信瑜議員呼籲,市府應比照二週內成立毒品防制局的速度籌辦體育局,要求教育局持續追蹤體育局籌組簽呈進度,亦在體育局正式掛牌前比照毒防局設立民間體育發展基金會,先期整合人才、物力與資金,企盼市府拿出籌設毒防局的效率成立體育局,以表現市府在體育發展上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