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話題

多元化的水資源開發共抗旱災

文章發布日期:2021/5/25 / 高市議壇NO.63

  因為久旱未雨,高雄地區水情從4月1日起進入「橙燈」狀態,全區全日減壓供水,因此缺水議題也成了第3屆第5次定期大會4月14至16日農林部門所關切的焦點之一。

  高雄市所需公共用水量每日150萬噸,約60%來自高屏溪川流水,為維持水情橙燈,高雄市政府與中央攜手開發伏流水、鑿井水源以及進行區域調水包括甲仙堰增引至南化水庫轉供高雄,並引曹公圳送至澄清湖增加蓄水。

  不過對於自來水公司在高屏堰開發伏流水,吳利成議員則憂心每天從大樹抽40萬噸的伏流水,以挹注大高雄的用水,然而大樹為農業重鎮,多數從事鳳梨、荔枝等務農工作,若持續抽取大量的伏流水,未來是否影響農民的權益?

  目前高屏溪沿岸已完成七座伏流水井,吳益政議員表示,外界建議再往上游的荖濃溪尋求水源,可以再增加三個計畫以提供更足夠的水量。他以溪埔伏流水工程為例,其取水工程經費約5、6億元,比其他水利工程動輒5、60億元而言相對便宜,他希望水利署和水利局一起加速推動伏流水工程。他也要求從東港溪來的水源提供工業用,而伏流水則留存於澄清湖的自來水廠供給民生使用。

  陳明澤議員則提出海水淡化的主張,其原理為脫鹽、去礦物質變成民生用水,雖然海水淡化的成本增加,但如果真的出現旱象,縱使成本高,面臨旱災我們還是要撐過去。其實海水淡化的成本還是符合整體規劃裡的平均成本。他建議可以找高雄周圍可以供取水的海域,朝向多元化的水資源開發。

  而正當缺水啟動越域引水的機制,陳幸富議員針對南化水庫甲仙越域引水回饋金分配不公問題提出要求,盼水利局向中央提報,將屬於水源保護區的那瑪夏能獨立劃設,獲得應有的回饋金,以挹注原鄉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