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走走

小林社區復振大武壠族文化的行動力

文章發布日期:2019/3/25 / 高市議壇NO.37

  3月底,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開始在一些願意販售《用手說的故事 : 小林村大武壠族部落工藝人文誌》新書的據點,舉行宣傳活動,向大眾展示小林村漁笱、花環、魚釣、網袋以及刺繡等傳統工藝的技法與用途,重要的是透過小林村民的手將這些傳統工藝編織回來,慢慢織出原有的小林文化。

  這已是小林社區出版的第二本書,在中央原民會《平埔族群聚落活力計畫」下,106年他們也編撰了《種回小林村的記憶:大武壠族民族植物暨部落傳承 400 年人文誌》一書,內容記載著昭和草、檳榔、華薊及刺竹等數十種植物,這些屬於小林村大武壠族的民族植物,每一種植物在小林的故事,同時也顯露大武壠族人與土地密不可分的關係。

  出版,是為小林過往被遺忘的生活、文化、工藝等等留下紀錄,讓這群因為莫拉克風災失去家園、家人的部落族人,尋回自己的文化,書中提及劉章文耆老解釋昭和草小林人稱為「保成菜」,是因為小林事件發起人江保成而來。而每年小林社區族人回五里埔參加一年一度的祭典,頭上所配戴的花環均出自社區春美姑姑的手,其編織所需的花卉多為自己栽種。

  這些紀錄,都是小林社區居民確確實實走過、體驗過,為了復育聚落植物,將命名為「大武壠族民族植物園」散落在社區許多不同的角落,社區活動中心四周、住家後方,蓊蓊綠意,在部落營造員鼓勵下,家戶種植民族植物,長輩們每天就近照顧,也能成為觀光客來到小林的亮點—認識民族植物,而公共區域的植物,就以時薪支付委請社區裡的老人家來照顧,也難怪活動中心四周、廊道上的植物總是生氣蓬勃,長得太快枝葉都伸展到隔壁家去呢。

  為了打造整套大武壠族傳統服飾,邀請耆老、聘請老師教授,從打版、手繡圖騰,皆由自己來,別於過去電繡的服飾,然工序繁複,年輕的族人仍扛起傳承的使命,一針一線的將文化串起。

  穿過枝枒交錯的植物廊道,似乎象徵著小林社區強韌的生命力;觀賞針狀花球紋、山形曲折紋、幾何花葉紋等傳統繡紋,佩服他們對文化傳承的毅力與賣力,老人家傾力傳授,年輕人用心學習,日光小林社區裡的每個人在文化復振中站在自己負責的崗位上,因為他們相信,真誠的付出是有力量的。

 

日光小林社區部落營造員徐銘駿介紹社區的植物地圖(左圖),遊客可走訪家戶後院認識他們種植的民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