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走走

種種不思議的囚禁 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

文章發布日期:2017/9/25 / 高市議壇NO.19

  106年是解嚴30週年及二二八70週年,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特別策劃「《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特展」。首場在國定古蹟高雄鳳山招待所(原日本海軍鳳山無線電信所)展出。首展選在這處白色恐怖時期作為秘密審訊的電信所,符合展覽的意義,只是觀賞此展要有心理準備,它不只公布了全台45處不義遺址外,還展示政治犯的處置流程,以及模擬刑求的景象,標示了白色恐怖年代發生的種種傷害人權的不義情景。

  展覽規劃於鳳山招待所在電信時期和明德班時期作為教室和辦公室的房舍內,入口即有一張全台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地圖,其「不義遺址」是指戒嚴時期,國家暴力傷害人權種種不義作為的歷史現場。這些歷史現場包括國家訂定相關政策的地方,軍警特務機關/機構的所在地,政治犯被逮捕的地點,以及後續處置的偵訊、審判、執行等地點。

  有關白色恐怖的資訊原本就相當有限,近代人權逐漸受到重視, 100年成立的「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開始進行政治受難者口述歷史訪談、人權史料暨文物研究典藏、歷史場景復原及人權教育的推廣等工作。因此,展覽內提供的資訊也格外令人震驚,例如:台灣政治犯徒刑時間非常長,目前已知坐牢最久的政治犯,服刑時間為34年6個月又16天,服刑超過30年以上的政治犯有20位,若不是1980年代國內外人權團體不斷向政府施壓,許多政治犯可能一直關到老死。

  展覽中展示海軍在高雄的兩處偵訊空間,一是展覽位置所在的明德訓練所,一是左營大街的三樓房,後者外觀難以辨識是偵訊場所。除了許多舊照片和地圖外,展場還模擬重現了當時狹窄的審訊空間,令受審者與外界隔絕,分不清晝夜,壁上還畫著「螞蟻上樹」、「倒掛毒打」、「拔指甲」等刑求景象。

  此展於8月22日在高雄鳳山招待所啟動第1場巡迴展,展出時間至11月30日,另外也在基隆、桃園、臺中、臺南、澎湖及綠島人權文化園區展出,盼藉由串連這些處所,引領民眾透過歷史,了解人權演進過程,進而落實人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