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路後,林全院長於8月5日在陳菊市長的陪同下,參加亞洲新灣區第205廠合作開發意向書簽署典禮,也宣告完成亞洲新灣區建設的最後一塊拼圖,長期荒疏的工業區,搖身一變成為經貿開發的熱點。
但作為一個讓民眾都能夠「安居樂業」的城市,產業園區所扮演的角色至為重要,它不但能夠帶動經濟發展,還能提供就業機會。政府必須提供足夠的產業園區讓企業進駐,才能達到輔導、管控污染和保障民眾生活品質的目的。
新灣區內的「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群聚了高科技產業,開發中的「高雄和發產業園區」,以完善的基礎建設,協助在地優勢產業有效提升競爭能力,朝高值化發展,都是很好的範例。
過去高雄最為人垢病的是高污染性工廠遍布,形成都市之惡,僅管市政府多年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力求轉型;105年8月環保署公佈一項數字,從93年起針對全國12萬家工廠進行全面調查,篩選出743家高潛勢場址,確認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情形廢棄工廠102家,高雄市就佔了26家仍居全台之冠,可見污染一旦形成,付出的環境代價極高。
但高雄市整體工業區面積3201公頃,違建工廠使用農地多達1876公頃,顯示政府開發工業區供不應求,如何透過都市計畫,提供農業、工業和經貿產業生產基地,才能讓士農工商各業都得到良好的發展。
2023 © All Rights Reserved. 高市議壇電子期刊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