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議長序

打造「韌性城市」因應極端氣候

文章發布日期:2016/7/21 / 高市議壇NO.5

  今年第一個颱風為台東和南台灣帶來強風豪雨,也造成多處的農業災損,颱風後的豪雨甚至造成市區多處淹水,仁武、燕巢、大社地區,一度水深及膝,環保局人員還冒著大風大雨把溝蓋掀起來加快排水速度,險象環生。這也提醒我們,在面對全球極端氣候下,城市基礎建設應全面升級,以因應汛期的狂風暴雨,保障市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因台灣也受全球氣候變遷直接衝擊,每年必須面對颱風、土石流、水災等各種天災,如何打造能夠防災、減災的「韌性城市」,對台灣來說格外重要。高雄市土地面積在六都之中面積最大,地形、地貌也相對複雜,有高度開發的都會區、也有部落山林、有海岸、有污染性產業園區等,光是不同型態的地區就要有好幾套不同的防災應變版本和機制,但是最根本的還是基礎建設和維護要做好,才能減少災害發生的機率。

  縣市合併後高雄市政府在高高平建設上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但是區域性的建設落差,不是短期內做幾個公園、拓寬幾條指標性的道路就可以拉平,下水道的普及和系統性的排水設施,才能達到全面防災的效果。

  市府應更重視低窪易淹水地區的改善工程進度,以及防治效益,並加速土地重劃的進度,避免土地過度閒置,成為防災的盲點,對於易淹水地區更應該上緊發條,時時檢視防颱水閘門及抽水站,讓市民安心渡過汛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