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姓名:何權峰
  • 第7選區:三民區
  • 服務處:高雄市三民區金山路332號
  • 議員頻道

何權峰關心水利防洪的持續推動

三民區
文章發布日期:2019/7/24 / 高市議壇NO.41

  高雄市目前已完成13座滯洪池,滯洪量可達到601萬公噸,三民區為全台灣行政區之中最多滯洪池的一個行政區,目前已有本和里滯洪池、寶業里滯洪池及本安里滯洪池等。何權峰議員建議,未來三民區還有一座十全里滯洪池,期待預計在今年11月可如期完工,一併發揮滯洪效果,以解決未來高雄市區的水患問題。另外,也期待繼續推動寶業里滯洪池周邊,位於鳳山河旁的學校預定用地,是否也將此做滯洪池整體的規劃,來解決大高雄市區的相關水利改善工程。

  何議員指出,滯洪池之設計是為了降雨時期,減輕水道排水的負荷,將部分水流量引出,於滯洪池暫時停滯貯留,並在水位下降的時候將水排回原水道。配合景觀營造及環境綠美化,平時可以作為一個濕地或親水公園,提供都市內的綠地空間,寶業里滯洪池在101年完工以後,發揮功能解決了當地澄清路周邊非常大的淹水問題。

  「107年8月27日侵襲南臺灣的低壓帶及西南氣流,瞬間降雨量造成排水設施無法滿足排水需求,讓高雄多處傳出淹水災情,仁武區、鼓山區、林園區、鳳山區等地,多處水淹及膝。」何議員認為高雄市滯洪池的建置仍有待加強。

  何議員表示,從三民區的第一個滯洪池─本和里滯洪池,到寶業里滯洪池、本安里滯洪池,還有金獅湖的整個排水工程,在覆鼎金交流道系統下的微滯洪池,這些滯洪池加起來將三民區打造成一個全台灣最多滯洪池的行政區。何議員也提到,位於低漥地區的本和里,曾經每逢颱風暴雨就淹水,在94年有了全台第一座都市型防洪滯洪池以後,發揮了濕地兼具滯洪、生態與休閒遊憩之效果,滯洪池在市區不僅具備滯洪的效果,平常也是市民朋友休憩、運動的優質空間,希望市府可以持續推動。

  何議員也針對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後,高雄市政府規劃綠色廊道打造「微滯洪」,除了改善沿線積淹水,兼具治水效益外,盼能透過全長超過15公里的廊道,雨天蒐集基地地表逕流,減少兩旁雨水下水道系統負擔,更透過鋪面及綠帶入滲、貯留等,以延遲雨水逕流,平時作為長形景觀綠帶,成為民眾休閒遊憩好地方外,總滯洪量約15萬立方公尺,相當於1.5座寶業里滯洪池,打造世界級景觀兼治水。

 

長期關心三民區內排水設施的何權峰議員(左1),期待未來再增設一座十全里滯洪池。(圖片來源:何權峰議員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