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有緩解趨勢,疫苗在各地陸續開打,全國3級警戒再次延長至7月26日,但自7月13日起「微解封」,部分文藝、運動場所及旅遊場域適度鬆綁,看起來八月有機會逐步回到原本的生活軌道。關心疫情變化的李雅芬議員呼籲疫情籠罩期間,鄉親仍要多多保重,在第一線防疫的醫護人員、警察、鄰里長和所有公務人員,務必做好自我防護,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揮別疫情,恢復正常生活。
僅管疫情吃緊,七月間仍傳來橋頭科學園區第二期發展區區段徵收計畫經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專案小組會議審查通過的好消息,接續將提送大會審議,高雄市政府預計在10月底辦理區段徵收計畫公告。隨著橋科招商引資將帶來大量就業機會,這也意味著最近幾年人口持續成長的楠梓、橋頭等區,未未人口一定會加速成長。
李議員再一次提醒市府,後疫情時代,高雄各行政區人口的消長會更大,市府因應各行政區人口變化,在教育、長照等各方面都必須超前部署,以因應未來居民的需求:
李議員舉例,楠梓清豐里重劃區出現許多完工的新建大樓立即帶來許多新住民,今年就接到許多居民孩子就學的陳情案。清豐里的人口數約2萬7,000多人,是目前楠梓區人口成長最快的里,有位里民家中育有2個孩子,一個就讀楠梓國小,因學校學生數總量管制,另一個要上小一的孩子,只能到離家較遠的楠陽國小就學,對家長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李議員指出,陳其邁市長致力催生橋頭科學園區,也對面積遼闊的中油高雄廠區舊址積極活化,未來無論做何種規劃,都可能和周邊的科技園區串連成帶狀的科技重鎮,為北高雄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及移居人潮。
今年為了解決國小新生入學問題,楠梓國小增加了2班。以後可能年年都會有類似問題,市府總不能年年都以權宜方式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清豐里大樓建案持續新建帶來的人口,將來勢必會有更多的小孩要跨區就讀。」李議員認為一棟房子、一棟大樓帶來的新住民不僅有孩子就學需求,家中有老人就有長照需求。其他生活上都需要各項公共設施搭配才能讓居民有幸福感。
李議員建議市府都發局、研考會等相關單位,應該精準地研判高雄人口變化的趨勢,分送各單位做為公共設施超前部署的重要依據。 市府要知道,讓人民生活幸福不是恩賜,而是市府無可推卸的責任。
左楠地區人口增加,李雅芬議員呼籲高雄市政府須提供相對應的公共資源。(圖片來源:李雅芬議員服務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