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員姓名:許崑源
  • 第8選區:前金區 │ 新興區 │ 苓雅區
  • 服務處:高雄市苓雅區福德三路153-4號
  • 議員頻道

蛻變的高雄再展風華

前金區 │ 新興區 │ 苓雅區
文章發布日期:2019/9/24 / 高市議壇NO.43

  高雄在日治時代成了重工業基地,是全國第一大工業城,走過繁華興盛,寫下一頁台灣的工業發展史,但隨時代變遷而沒落。去年12月25日市長韓國瑜領導的新市府團隊正努力讓高雄蛻變,也就如韓市長在今年高雄市議會第二次定期大會施政報告中所宣示的「高雄崛起,精彩2.0」,正極推動高雄再展風華,迎向世界。

  早在八十多年前,現今高雄港畔的亞洲新灣區,也是舊稱的戲獅甲地區,當時日本帝國計畫在台灣發展軍需工業,以這個地區作為侵略東南亞的南進基地,設置了台灣史上的第一個工業區,陸續引進了鋁業、鐵工、化工業等,從此高雄就成了台灣的重工業城市。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遷台,原本日治時代留下的工業,搖身一變成了台鋁、台機、台肥、台鹼等國營企業,這些國營企業都是台灣光復後最早的工業基礎,也是台灣能從戰後快速重生的重要根基。

  包括經營之神王永慶也利用這個地利之便,結合了台鹼與台肥的原料,生產聚氯乙烯,也開啟了王永慶的石化王國,之後加上與石化相關的上、中、下產業陸續進駐高雄,進一步帶動高雄產業與經濟的蓬勃發展,但相對的高雄也背上高汙染的罵名。

  1966年政府在高雄港中島區設置加工出口區,開啟台灣第一個保稅加工轉出口的發展模式,讓高雄港成了世界級的港口,但因當時政府實施戒嚴的鎖國政策,並以戒嚴之名,在港區築了一道高牆,阻卻人民接近港區,讓人民無法親近海洋,導致高雄港區對普遍的高雄人而言,一直是「陌生的鄰居」。

  2014年7月31日深夜,一場死傷嚴重的高雄氣爆,才讓高雄人驚覺市區的地下布滿危險的石化管線,市民多年來竟然一直睡在不定時炸彈之上,終喚醒市民對城市發展的要求,當然也加速了政府對城市經濟改造。

  曾任交通部長與政務次長的高雄市副市長葉匡石,從政之前在中山大學任教多年,對高雄相當熟悉,而且產官學三棲,他是韓市長推動都市建設的重要幕僚。他認為高雄腹地遠勝於基隆,有豐富的觀光資源、在地產業,尤其亞洲新灣區可以發展會展經濟,成為高雄的商業中心,吸引人來開會、辦展覽等,推動高雄面向世界的會展經濟。

  至於長期支撐高雄出口的重工業,市府規畫的城市發展藍圖是,在大林蒲外海填海造陸,估計造成兩千多公頃土地,開闢洲際二、三期,然後把市區的重工業、石化業全移過去,到時候石化原料就不需再穿越市區,汙染也源少了,城市樣貌跟著蛻變,成為世界級的美麗港灣城市,將可再展風華。